全球行业信息化的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行业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加速了各种新兴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政策的落实。今天,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关键技术,正在支撑我们进行新一轮的技术与应用创新,从而帮助传统行业和企业进一步从信息化迈入智慧化的新阶段。
移动化已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标配
每一次技术变革均将带来行业的重新洗牌。毫无疑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必对整个社会生活与工作方式带来全方位的变革。未来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将不可避免融入到全社会“移动化”浪潮之中,这也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改变以适应外部移动化应用需求。而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终端正在加速取代PC占据主导地位,或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未来,绝大多数需要使用网络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完成——大型计算可以在云端进行,然后将结果回传到终端上。可以预见,未来企业级移动化应用将成为信息化标配之一,并体现出更为突出的应用价值。
移动信息化“走向深水区”
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实践强调以“移动”为纽带,以“沟通”为目的,强调“协同合作”的价值体现。从具体的应用层面来看,移动信息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企业边缘业务系统,开始深入业务核心系统,通用的移动OA、移动ERP等,对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实现移动化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能有更多融合行业特点并紧贴核心业务系统的移动应用方案推出,未来移动信息化产品也将具备越来越多的业务属性,而业务属性的增多也将促使厂商推出行业性解决方案,构建竞争壁垒。
行业信息化全面步入智慧化阶段
在行业信息化领域,新技术从“被认识”到“被使用”的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从兴起,到大量投入,再到兼并淘汰,最终被少数巨头把持的周期越来越短。众多企业已开始积极尝试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步入智慧的阶段,其特点为信息化和管理提升充分结合,紧跟市场、随需速动、智慧经营,充分支持企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希冀这些新技术能够在行业业务系统的建设和实际应用中大放异彩,并且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平台化建设成为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在移动信息化初期,移动应用数量少,专业性突出,企业级移动信息化应用整体呈现“小而专”的特点,企业的每一个作业流程、制度被逐个以“应用”体现——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流程)将具象化为一个个企业APP,企业中将出现一个个“应用簇”。随着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和后台业务做相应集成的移动化应用越来越多,单独从应用入口的建设思路将难以为继,移动化建设需要一个有效的基础架构,用于满足企业的整体移动化诉求。这个平台不但要能够提供各类通用和专用能力、组件和开发技术,而且还要能够无缝地与后台系统集成。
捷思锐下一代行业智能业务平台IISPTM应“势”而生
捷思锐在行业信息化领域耕耘多年,在行业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技术产品化、产品平台化,于2013年推出了基于移动公网的多媒体集群运营平台——集群通。近年来,集群通在铁路、公路、机场、农林、保险、公共安全和司法等重点行业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与此同时,行业客户也对平台提出了新的具有行业特点和紧贴核心业务的要求,针对这些要求,集群通突破原有的移动指挥调度框架,全新升级成为新一代行业智能业务平台。
行业智能业务平台以“三化”为基本架构原则:
通用能力平台化,数据库、文件系统、消息服务、负载均衡、信息加密、安全管控、高可靠等信息系统开发所依赖的通用能力要平台化,要能够工具化使用,并保持平稳的演进。
基础能力独立化,融合通信、移动互联、数据分析等基础能力及其子能力均相互独立、解耦,能够独立对外提供调用,便于分别优化和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
基础业务组件化,将行业通用的基础业务逻辑进行封装和组件化,把底层技术和上层应用开发分离,使得企业应用的开发也能够像个人应用一样,更加简单、更加敏捷、更加模块化,利于代码复用,大幅缩短新业务的开发周期。
作为移动指挥应用与行业信息化产品、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商,十二年来,捷思锐亲身经历了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海事、电力、石化、农林、保险、公共安全、司法、市政、物流等等诸多行业领域的移动指挥信息化建设,在为这些行业、企业提供移动指挥应用产品和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见证了传统行业和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历程。
有了新的开发基础平台,捷思锐得以迅速响应各行业核心业务诉求,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从移动指挥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了各行业的核心业务领域,并更上一层楼,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铁路、农林防护、保险等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以一系列技术微创新切实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为客户创造了确实的效益。
捷思锐将继续秉承“帮助行业用户实现生产、管理、运营的信息化和智慧化”的使命,对先进技术保持开放和兼收并蓄的理念,不断吸纳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跨界融合,助力企业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