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转改”主题教育采访】人人都说沂蒙山好
2018年07月23日 来源: 中国交通新闻网    

   7月9日至14日,来自30多家中央媒体的编辑、记者来到了红色热土山东临沂,参加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走转改”主题教育采访活动。本报记者随团走进临沂乡村,体验美好生活,感悟交通力量。

  ——编者

  炎炎夏日,沂蒙山深处群山环抱、山水相依,林木蔽日、鸟鸣幽谷,蜿蜒的公路在连绵起伏的山上时隐时现,成片的果林之间,美丽的农家小院点缀其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今,这片红色热土上交通便利、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从残酷战场到幸福乐园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主攻部队急需通过汶河。上级要求地方在汶河上架桥,缩短部队过河时间。当时各村男劳力均组成支前队伍奔赴前线。任务紧急,沂蒙红嫂摘下自家门板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用身体做桥腿,用门板做桥面,为部队架起了一座“人桥”。如今,在孟良崮战役发生地——垛庄镇,公路纵横交错,穿过山谷、跨越河流,延伸到百姓家门口。

  车辆驶出京沪高速公路孟良崮收费站,前行半个小时后就到达了蒙阴县垛庄镇黄姑庵村椿树沟。视线之内是成片的栗子树,绿色的“毛球”挂满了枝头。泉水清澈见底,在几块石头的围堵下,水面宽阔起来,形成了一个清澈见底的小石潭,潭中小鱼游来游去。傍晚时分,农家乐厨房里飘出阵阵香味,厨师正在做拿手菜——炒鸡,款待客人。

  “刘三哥农家院”就坐落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进入农家院,两层楼的特色民宿在栗子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清幽,院里摆了几张桌子,沿着回旋式的楼梯上到2楼便是一间间整洁的客房。“以前俺家里也是开农家乐的,但小打小闹,主要是周末接待临沂来的游客。”老板刘英启告诉记者,2014年村里有了转机。

  2014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中山东煎饼亮相荧屏,镜头中的椿树沟一夜成名,随即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垛庄镇党委宣传委员公丕翠告诉记者,游客多了,当地政府决定对椿树沟片区进行整治提升。据介绍,以前游客来只能驾车行驶到椿树沟两公里外,再往前就是狭窄曲折的山路。

  蒙阴县推动美丽乡村宜居地建设。蒙阴县交通运输部门按照方便群众、景村共建思路,拓宽道路3.1公里,新建南环线公路2.1公里,硬化路面5000平方米,极大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通行。

  村民们嗅到了商机,陆续开起了规模或大或小的农家乐和民宿。据统计,今年端午节假期,村里每天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平时每天也能接待游客3000人次左右。“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十倍,旅游旺季得请人帮忙。”刘英启说。

  公丕翠说,如今椿树沟村民家家都买了车,村里还建了休闲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卫生室、电商服务中心,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从山门紧闭到全域旅游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沂蒙山小调》诞生于临沂市费县大田庄乡周家庄村东北处望海楼脚下,当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创作。70多年过去,这首歌已经成为沂蒙山的代名词,老区也正如歌词传唱的那样,青山绿色好风光,人民群众喜洋洋。

  走进蒙山腹地的周家庄村,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通到农户家门口,路两旁是青石砌的路肩,路肩外是盛开的花朵,向远处望去,便是成片的桃树、山楂树、樱桃树、杏树。村民们都说,这里春天是个大花园、夏天是个大果园、秋天是个大乐园。记者们纷纷感叹,这里林茂果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打破了大家对农村的传统印象。

  大田庄乡党委组织委员张舒洋告诉记者,近年来,大田庄乡以路域整治为重点,坚持“扮靓景点、融入景点”,按照“一村一韵、一路一景”,对84个自然村的村道进行分类打造、全面提升,采用当地盛产、价格低廉的青石,垒砌硬路肩62公里,栽植绿化苗木40多万株,打造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美景。

  公路建设推动了全域旅游的发展。2017年,大田庄乡改造、新建农家乐32处,新建农家宾馆18处、采摘园60多处。“每年紫藤花开的时候,村里停车场都停满了车,沿线路边也停的都是车。”张舒洋说,这个昔日“山门紧闭、山道弯弯”的小山村,成了生态优美、环境和谐的富裕村。


[ 责任编辑:cngaosu ]
最新资讯